水中毒是指超量的饮水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,它是指因为过量的水而使得细胞外液的电解质的浓度过分的稀释,在临床上也把这种水中毒的现象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。秋季很干燥,水不仅能补充宝宝流失的水分、能够散热,而且对于宝宝来说,水是最好的最安全的补水选择。但是婴幼儿一定要多喝水才健康吗?如何防治婴儿水中毒?下面就和天天营养的小编来看看宝宝水中毒的相关内容。
一、婴儿喝水太多会中毒吗?奶爸奶妈需要额外给婴儿补水吗?是否添加辅食的宝宝喝水量也不同呢?
1、婴儿喝水太多会中毒吗?
据相关资料统计:水中毒的状况一般好发于6个月以下婴幼儿,症状包括:嗜睡、不安、厌食、呕吐、体温降低等,甚至出现全身性痉挛、昏迷等的现象。而出现水中毒的情形主要因为婴幼儿的肾脏功能要到1岁以后才能到达成人正常的标准。因此一旦宝宝喝水太多会使得肾脏将无法及时排出体内的过多水分,而水分积聚在血液中导致纳离子浓度被过分的稀释,造成低血钠、引起水中毒而影响脑部活动。另外还有一些发生水中毒的小宝宝,主要是由于所喝的配方奶没有按照正确的比例冲泡,即奶水过稀导致宝宝摄取水分过多。
2、婴儿需要额外补水吗?
妈妈该不该给婴幼儿额外喝水呢?据医师介绍:6个月以下婴儿的胃容量相对较小,如果额外补充水分则很可能就影响到喝奶量,进而减少其他养分的摄取。因此只要宝宝没有患上水分容易流失的疾病,故一般不建议给宝宝补水,以免发生婴儿水中毒的情况。
3、是否添加辅食的宝宝喝水量也不同呢?
(1)未添加辅食的宝宝
一般来说只要宝宝的进食状况正常就不需要再额外补充水分,除非在天气非常炎热、室内没有空调的情况下才可以补充少量开水。
(2)添加辅食的宝宝
以6个月之后的婴儿来说,大多数已经开始接触奶水之外的其他辅食,水分摄取的来源也更加丰富。因此可以在宝宝进食后或者两餐之间补充少量开水,这样能够帮助宝宝清洁口腔、益于牙齿健康。
二、婴儿水中毒是什么症状?
1、由于脑细胞水肿、颅内压增高,进而可出现视力模糊、疲乏、淡漠,对周围环境无兴趣,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嗜睡、抽搐和昏迷,此外还有呼吸、心跳减慢、视神经乳头水肿乃至惊厥、脑疝。由于水潴留、体重增加、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可出现水肿,可有唾液及泪液分泌增加。初期尿量增多后尿少甚至尿闭,重者可出现肺水肿。
2、急性水中毒:发病急,由于细胞内外液量增多、颅腔和椎管无弹性、脑细胞水肿造成颅内压增高症状,如:头痛、失语、精神错乱、定向力失常、嗜睡、躁动、谵妄甚至昏迷,进一步发展则有发生脑疝的可能,以致出现呼吸、心跳骤停。这些都是非常严重的表现,所以在发现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应对。
3、慢性水中毒:症状一般不明显,往往被原发疾病的症状所掩盖,可有软弱无力、恶心呕吐、嗜睡等,体重增加、皮肤苍白而湿润。
4、孩子过多饮水是小儿慢性肾衰竭的症状之一
只是婴儿水中毒的单一表现:因为其他疾病也会引起孩子饮水过多,如:糖尿病、过敏性紫癜等,但如果发现孩子饮水与平常不一样,以及异常过多饮水,医院进行尿检和B超等检查,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过多饮水。一旦确定孩子患上了小儿慢性肾衰,那么过多饮水就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加重病情。另外早期诊断对于小儿慢性肾衰很重要,通过尿检可以早期发现一些隐匿的肾脏疾病。而且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细节,以及留意一些孩子可能患肾病的信号,如肿肾脏疾病的特点是眼睑或面部水肿,午后多消退、劳累后加重、休息后减轻。
尿检异常:如果在尿常规检查中发现蛋白尿、红细胞、白细胞、尿糖等都应该做进一步的检查。尿量过多或者过少正常情况下,婴幼儿尿量为~毫升、学龄前儿童~毫升、学龄儿童为~1毫升,以及尿量增、减都可能是肾脏疾病发出的“危险”信号。
三、婴儿水中毒怎么办呢?妈妈掌握补水原则就可以了哟。
1、喝白开水:
宝宝喝的水最好是:经过煮沸、杀菌。一岁后的孩子额外摄取水分时尽可能以白开水为主,同时避免含糖饮料。喝太多含糖的饮料不仅易造成肥胖,而且也可能让孩子吃不下正餐而缺乏营养。
2、从食物补充水分:
婴儿可以从果汁、果泥、稀饭、菜汤等食物来间接补充水分,而且不一定只喝白开水。不过爸妈在准备稀饭、蔬菜汤等,妈妈们需要斟酌调味料的用量,最好以食物的原味来吸引宝宝,大概1岁后才可以让宝宝跟大人吃一样的东西。
3、正确的喝水时机:
婴幼儿喝水应该以不影响正餐为原则,可以通过观察宝宝每天的排尿状况来判断是否缺水。一般来说:1岁以下宝宝每天应该换6~8次尿布,而年龄较大的宝宝每天应该排尿4~5次。当宝宝出现这5种状况时就需要及时补水:尿味很重、尿的颜色很黄、便秘、嘴唇干裂、哭泣时没有眼泪。
小编总结:为了防止婴儿水中毒,千别一次给宝宝喝太多水,即使孩子1岁以上的话仍不建议让孩子一次喝太多水,除了容易影响胃口则亦恐造成水中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