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力守护一盆净水 我国拟建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络
为加强全国地下水的监测工作,日前,国土资源部联合水利部共同向发改委申请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。预计未来三年内,国土资源部将建立103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。
看着刚从井里抽出来的浑浊的水,河南的张女士忍不住唉声叹气,说道: 有点发*,烧出来的茶上面都是一层,跟*油似的。 如今很难见到以前那种一眼望到桶底的清水了。
从距今5700年河姆渡方形木结构井到*著名的 坎儿井 ,水井曾是人们日常用水的重要来源。即使现在,仍有不少地方在大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。然 而近年来,地下水的水质却逐渐给人们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。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,2013年,全国4778个监测点中,水质较差和极差的占比接近六 成。
然而,也有专家表示,目前我国水质监测点的覆盖范围和相关指标都十分有限,已有的数据其实很难反映地下水的真实全貌。那么,我国地下水的水质究竟如何?
此前,环保部会同国土部,住建部及水利部编制的《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》中指出,华北平原地下水存在镉、铬、铅超标,这也从侧面证实了人 们对地下水水质的抱怨不是无中生有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昊介绍,受污染的地表水下渗和重点污染源的排污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: 过去都是无机物的污染,诸 如氨氮,硝酸盐之类。现在都是有机类、难降解的有*有害导致畸变的这类物质。
对此,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张作辰表示,不能单纯以点上的情况来推断全国的水质如何,也不能脱离水的用途来界定水质的好坏。 如果监测点对一个区域的地下水的控制不是很完备的话,这些数据只能说明点上的数据,不能成,不能来解读点与点之间这些区域的地下水的情况。
公开资料显示,截至2013年底,全国共有各级地下水监测点约16570个,监控的面积在110万平方公里左右,张作辰说: 这些监测点很难反映我 国地下水的真实全貌。主要表现在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比较少,自动化监测程度不高,监测能力比较低,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。
张作辰认为,全国地下水监测的建设初具规模,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。他说,这些问题包括,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比较少,自动化监测程度不高,监测能力比较低,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。
同时,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宗祜表示,我国现有的地下水监测技术、方法和监测项目上仍比较落后,地下水监测分析一般只能分析出30几种元素,而国外的监 测分析水平可以达到70多种。到目前为止,我国在有机物的检测方面,技术、科研上还不过关,主要依靠由国外引进设备,但其高昂的价格往往令人望而却步。
不难发现,治理地下水的前提是掌握其客观全面的真实情况。针对日益严重的地下水污染与监测体系的孱弱现状,业内人士预计,未来我国将建立10103 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采集水量,开展水体检测,并实现水位、水温等数据的自动的采集和传输,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地下水动态信息,满足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 对地下水信息的基本需求。
此外,就地下水质量标准而言,张作辰表示,1993年,原地矿产部颁布制订了地下水质量标准,即国标14848 93标准, 这个标准是国家进行地 下水调查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,目前,需要对该标准进行重新修订,按照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安排,国土资源部应组织专家对国标 14848-93进行修订。 张作辰说,目前已经完成了初稿,待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以后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,新的标准就会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