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可能让大家理解疫苗的作用机制,尽可能公布疫苗接种的相关数据,让大家明白疫苗带来的获益远高于风险,是增强对免疫接种信心的重点文
阿拉蕾
年2月25日,又有2款国产新冠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批准上市,分别是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的重组新型冠状病*疫苗(5型腺病*载体)和国药中生武汉公司的新型冠状病*灭活疫苗(Vero细胞)。截至目前,我国已经官宣了4款新冠疫苗。同日,复星医药和BioNTech公司的mRNA新冠疫苗(注:即辉瑞/BioNTech的mRNA疫苗,复星医药获得该疫苗在中国的授权)也获得中国澳门特别行*区卫生局特别许可进口批准。随着多款新冠疫苗相继获批,人类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将迎来新的局面。
国内外已经有相当数量的人群接种了新冠疫苗,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也相继公布,结果理想。但是,对于更多的人们来说,与疫苗的保护力相比,疫苗不良反应、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更容易触动神经。打,还是不打,这是个问题!
01
接种疫苗为何会出现不良反应?
那还要先从免疫的种类说起,免疫的种类可以分为两大类:
一、非特异性免疫
又称天然免疫或先天免疫,它是机体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机制,不是某一个体所特有的,也不是专门针对某一个抗原性“异物”发挥作用。这种类型的免疫“不长记性”,如果再次接触同一抗原,会出现相似的反应。我们称为“缺乏免疫记忆”。
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包括:1、皮肤、黏膜等免疫屏障;2、溶菌酶、急性期蛋白、补体、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;3、吞噬细胞、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。
二、特异性免疫
所谓“特异性”,就是“专门针对”的意思。淋巴细胞能够特异性地识别抗原性“异物”,然后其自身活化、增生和分化,分泌特异性抗体,清除“异物”以及受损的细胞。
这是一种后天获得的免疫,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。前者由T淋巴细胞介导;后者由抗体介导。抗体是B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免疫效应分子。
接种疫苗后的免疫反应,就是让人体产生对某种特殊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抵抗力,并有免疫记忆。也就是说,人体能“记住”自己得过的病,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后,能引起快速、强烈的免疫反应,从而发挥保护效力。
02
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
也从免疫的两种类型来说
一、非特异性免疫损害
在接种疫苗后,有些人注射的地方会红肿,淋巴结会肿大、疼痛、有硬结;还有的人会发热、头痛、头晕、乏力、全身不适。这些局部的或全身性的炎症反应,都属于接种疫苗后的非特异性免疫损害。
这是因为,传统的疫苗大多数是对病原微生物或其糖分子、蛋白质分子亚单位进行灭活、减*、提纯等方法制成的,所以这些疫苗本身就包含一些固有的生物学特性,比如有*性、含有菌体蛋白以及代谢产物,这样就可能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反应。
此外,在疫苗产品中,除了病原微生物或其亚单位成分,还会包含稳定剂、防腐剂、吸附剂等。对于人体来说,这些都是“外来异物”,都有可能引起非特异性免疫反应。
二、特异性免疫损害
既然有非特异性的,自然也有特异性的免疫损害。它的学名叫超敏反应,也称变态反应、过敏反应。
正常情况下,人体的特异性免疫系统在接触“外来异物”后,可以清除“外来异物”,同时也能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。超敏反应,顾名思义,就是对外来异物的反应过度,结果引发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。超敏反应,通常是人体对抗原初次应答后,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所引起的反应。
超敏反应的具体发病机制较为复杂,临床表现各异。简单来说,从疫苗接种后几秒钟、几小时、几天、甚至几周,都可能会发生超敏反应,可以表现为皮疹、过敏性鼻炎、荨麻疹、瘙痒等,严重时可出现喉头水肿、过敏性休克,甚至死亡。
反应过度丨图片来源:微博
假面猫耳
第一个问题来了,超敏反应是“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”才会引起的反应,为何有些人第一次接种疫苗后就会发生超敏反应呢?
的确,如果一个人没有接触过某一种病原体,那基本上不会对该病原体发生超敏反应。因此,除了极少的特殊情况外,第一次接种疫苗后出现的超敏反应,一般和疫苗中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亚单位成分无关,而是由疫苗产品中的其他成分所导致的。上文中也已经提到,疫苗产品中还会包含稳定剂、吸附剂、防腐剂等,那主要都包含哪些成分呢?
培养基:部分疫苗是以鸡蛋或鸡胚为培养基制备的,因此对鸡蛋过敏的人群接种后会出现超敏反应。
明胶:明胶是许多疫苗的增容剂和热稳定剂,由动物胶原水解得到,来源于牛、猪等动物的皮、骨、腱等。
硫柳汞:硫柳汞是一种含乙基汞的有机化合物,自20世纪30年代起被广泛用作疫苗的防腐剂。
抗生素:部分疫苗含有微量的抗生素,例如新霉素、链霉素、多粘菌素等。
乳胶:主要存在于疫苗产品的容器或注射器中,乳胶含有植物蛋白和肽类杂质,可导致超敏反应。
佐剂:佐剂是指能与抗原结合,促进抗原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,常用的有铝盐、皂苷(QS-21)、胞壁酸二肽/三肽、单磷酸脂质A、细胞因子等。疫苗产品中使用的佐剂不一定是单种成分,也可以是多种成分复配后获得。
除了以上谈及的传统疫苗,今年还有两种新的疫苗:mRNA疫苗和腺病*载体疫苗。从理论上来说,mRNA本身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。那么,除了mRNA以外,疫苗中还有哪些成分呢?根据辉瑞和BioNTech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提交的信息,我们得知,这款mRNA疫苗中还包括脂质纳米颗粒(LNP)(注:将mRNA运送到人体内的载体物质)以及一些化学物质,包括氯化钾、磷酸二氢钾、氯化钠、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和蔗糖,并且不含有鸡蛋成分、防腐剂、乳胶等。[1]
Pfizer-BioNTech与Moderna疫苗的成分比较[2](作者汉化)
腺病*载体疫苗的情况则较为复杂。腺病*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*,可以感染呼吸道、眼部、胃肠道,免疫功能正常的人感染后,多数可以自我恢复。全球范围内,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人群体内存在腺病*抗体,就是说已经具有预先存在的免疫力。“预存免疫”是否会影响疫苗的效果,也是领域内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