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,生地20g,*芪30g,藕节、白芨、山楂、茜草各10g,大枣10枚,花生衣6g。
《江西中医药》年第1期
每日一剂,水煎服。
本方可止血摄血。中医辨证为血热、脾虚、阴虚、阳虚者,均可以本方加减调治。
二,*芪30--60g,白芨、*精各15g,甘草15--30g,丹皮20g,阿胶(烊化)、赤芍、连翘各10g,白茅根、丹参、仙鹤草各30g。
《陕西中医》年第3期
每日一剂,水煎服。
1,血热者加*芩10g,紫草30g2,气虚者加*参15g,大枣10枚3,阴虚者加地骨皮30g4,血瘀明显者加三七粉6g(分两次冲服)
其病的发生,或因实热之邪迫血妄行,或因脾气虚损统摄无权,或因阴虚内热损伤脉络。离经之血溢于肌肤则成瘀血,瘀血阻塞脉道致血不循经,又加重出血,故施治着眼于热、气、血三点,以清热凉血,益气摄血,活血化瘀为要,全方可收气血同治之效。
三,生*芪、海螵蛸各50g,*参、白茅根各30g,生地、丹皮各25g,白芍、侧柏叶、茜草各20g,蒲*炭、血余炭、藕炭、槐花各15g。
《上海中医药杂志》,,10
每日一剂,水煎分两次服。如热盛,,槐花宜生用;出血甚,茜草、槐花改为炭,侧柏叶炭改为生侧柏叶。
实者多由热*内伏营血或者阳明胃热所致,以致化火动血,迫血妄行溢于脉外而成紫癜。虚者因脾不统血,或阴虚火动,内绕营血所致。但是临床表现往往虚实夹杂以虚为主,单纯的实证或者虚证并不多见。在治疗过程中,出血过多或者出血日久,阴损及阳,往往导致气虚,故治当遵照“虚则补之”和“形不足温之以气”的治疗原则,重用补气之品。全方合用,能使脾气健旺,血热得清,血瘀得化,故奏效甚捷。
四,*芪、墨旱莲、石斛、骨碎补各15g,,太子参、当归、白芍,枸杞子、血余炭各9g,阿胶(烊化)6g,枣5枚,炮姜炭1.5g,制附子3g,肉桂粉0.9g(吞服)。
《新医药杂志》,,6
每日一剂,水煎服,分两次服。
本方治疗紫癜见肌、或齿、或鼻衂血,气怯面*,唇甲苍白,头昏头晕,心悸不宁,口干而不欲饮等气阴两虚之证者。如果气阴两虚,虚火上炎,残火不敛,徒补气摄血,滋阴养血,益肾潜阳则难以奏效。方从喻嘉言、*坤载血证方演化而来,,治以反佐变通之法,于大队滋阴养血,补气摄血药中,反佐姜桂附收敛残火,引火归元,很有独到之处。
五,鸡血藤、丹皮、茜草、当归,焦栀子各15g,旱莲草、仙鹤草各20g,白茅根25g,大枣10枚,三七粉5g(冲服)。
每日一剂,水煎分两次服。
本方治疗紫癜,见皮肤瘀斑,毛发枯*无泽,面色无华或黯黑,白睛布紫色血丝,两下眼脸青黯,舌质紫有瘀点,脉涩或细。
赞赏
张锡纯谈论咽喉证治法
李孔定治疗咽喉病经验选介
免责声明本文源自网络,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,转载请务必标明出处,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,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,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。
更多分享/交流/合作,请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