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治疗最好 https://m.39.net/pf/a_4476489.html科技日报记者张强通讯员罗国金洪建国
几天前,一组奋战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面部被口罩勒出深深印痕的照片,引得无数人泪目。
大疫当前,全国有数万名医务人员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着殊死搏斗。然而,这些“最美逆行者”长时间穿戴厚厚的防护服,却可能遇到一些无可避免的副作用,甚至引起皮肤伤害。
那些脸庞上深深的勒痕就是明证。
很多人关心,有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供奋战一线的“最美逆行者”们使用呢?
“手套、鞋套、防护服、护目镜等,因具有物理隔绝作用,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。”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师李安信说,“但是密闭时间过长,容易引起皮肤浸渍,摩擦还可能引起皮肤机械损伤,此外这类产品往往含有橡胶或塑料等有机成分,直接接触皮肤可能引起过敏等皮肤损害。”
最直接的副作用就是,持续穿戴这些橡胶制品会因透气性较差致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,发生浸渍,表现为局部皮肤变软、发白、起皱、脱皮等。实际上,人们在网上看到那组照片上的勒痕就属于皮肤浸渍。
对此,李安信说:“医护人员首先要选取型号适合的防护用具,确保穿戴松紧适度,待皮肤及防护用具消毒剂彻底干燥后再佩戴。在佩戴防护用具前,局部外用含氧化锌或凡士林的护肤润肤剂,可使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脂质膜,保护皮肤减少摩擦、防止水化过度、隔离汗液及其他刺激。当然,如果有条件的话可适当增加手套等防护用具的更换频率,更换期间将汗液擦干,再次使用润肤剂。穿戴结束清洁皮肤后及时使用润肤剂。当浸渍明显时可使用收敛剂如氧化锌乳膏等。”
“长期佩带这些防护用品还可能给医护人员造成过敏反应,其表现以及处置基本类似于消毒剂引起的过敏性接触性皮炎。”李安信表示。
记者了解到,长期佩带这些防护用品还可能出现因皮肤组织受压、摩擦而出现的机械伤害。
比如,与口罩绑带接触的颧骨、脸颊部、耳后,与口罩塑形处接触的鼻梁部,护目镜边缘,帽沿线,与“尿不湿”接触的腹股沟区,防护衣腰带紧束部等,出现压痕,擦伤、紫癜等。
李安信指出,为避免出现这种伤害,首先要穿戴松紧合适的防护用品,而且穿戴时间不宜过长。穿戴前可以局部涂抹润肤剂,可利用薄型软聚硅酮泡沫敷料或水胶体敷料进行局部减压,但应确认是否漏气,不得影响防护效果。
压痕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,持久或反复发生处或伴有皮下淤血时,可外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、肝素乳膏等。皮肤破损处可外用抗生素软膏,外贴创可贴或纱布保护创面,一般要待痊愈后方可继续穿戴。
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还可能出现汗疱疹、继发皮肤浅部真菌感染以及痤疮样损害等症状。
“因此,建议各医疗机构常备一些内服外用的皮肤抗过敏药。建议手、面部受压部位穿戴防护用品前涂抹赛肤润,缓解压伤及浸渍。修整隔离期间,建议每周两次药物面膜保养。”李安信说。
盼战斗结束时,英雄们都有一张灿烂的面容!
来源:科技日报文中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:刘义阳
审核:管晶晶
终审:冷文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