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医院 https://disease.39.net/bjzkbdfyy/250406/k2vdfad.html导语:病症症候群,也称为Ebstein异常,指三尖瓣和/或后瓣及前瓣偶尔向下移动并附着于右心室壁近心尖处,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.5%-1.0%。该病又称Ebstein病。及时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。
01埃布斯坦综合征,主要的发病原因是什么?此病的病理改变有哪些?
1、发病原因
发病原因不明,偶尔有家族史报告,母亲在怀孕早期服用锂盐,其后代也易患此病。
2、发病机制
病理学上以三尖瓣凹陷、右心房化及功能性右心室腔狭窄为主要特点。
右房室环位置正常(常增大),前三尖瓣与纤维环的连接正常,膈瓣和后瓣附点明显下移,位于右心室壁心内膜。下移的程度和所依赖的方式因人而异。即便受累瓣膜上的点位接近纤维环,由于瓣膜的叶长,也能粘附到纤维环末端的右心室壁上。这些小叶还可以通过异常腱索附着于室间隔和右心室尖,三尖瓣后瓣常发育不良或完全缺失。这些都会导致三尖瓣反流。少量病人的三尖瓣隔膜融合于心室腔内,中间或侧缘有一孔,右心房血流必须穿过此孔进入心室,从而阻碍了心房的排空。
3、病理改变
病变的病理生理改变与肺动脉狭窄的存在与否、功能右心室容积的大小以及三尖瓣反流的程度有关。肺动脉瓣狭窄,功能性右室腔狭窄,严重的三尖瓣反流同时出现时,右室收缩血输出减少,表现为早起,症状重,预后差。而血流动力学变化较轻,临床表现以发病晚,症状轻,预后好。
02埃布斯坦综合征症状可轻可重,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发绀,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
1、患者的症状可轻可重
本病发病可早可晚,症状可轻可重,体征也可多种多样。重度畸形在出生后可引起明显的青紫和充血性心衰,而轻度畸形直到成年后才能引起明显的症状。病症以发绀、充血性心力衰竭最为明显。
2、发绀,杵状指等
发绀,杵状指(趾头),颈静脉收缩搏动。
3、紫癜
初生期发绀症状明显,以后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。老人再度发绀。快速心律不齐的紫绀伴应首先考虑。左心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内血液不足正常,无右室肥大。心增大,但心前区搏动微弱,听诊有“复”心音。肺血少心影大,主动脉和肺动脉影小,心影球囊状。
03患有埃布斯坦综合征,主要的检查方法有心电图检查,X线检查等
1、检查方法
尽管Ebstein综合症的诊断、临床症状和体征可提供重要提示,但正确的诊断仍然取决于下面的辅助检查,尤其是选择性心血管造影。
(1)心电图
波幅度的增大和/或变宽,有时出现缺口,尤其是Ⅱ,Ⅲ,AVF和v1导联。结果表明,P波变化的程度与预后相关。正常P波的病人通常没有症状;P波异常的病人不仅常常有症状,而且容易在短时间内死亡。pr的时间间隔通常延长。右束支完整或不完整阻滞几乎在所有患者中都可见。下肢导联和右胸导联电压均较低。偶发右心室肥厚,但无左心室肥厚。
(2)X线检查
轻微畸形患者无明显心室扩大,肺血正常。中重度畸形时,心脏向两侧扩张,以右心房为主。心包积液或肺动脉狭窄合并心衰的x线表现相似。由于右房扩大,右室流出道左移,心影可以是方盒或漏斗状,少数病灶可以是球形。肺部血液减少,主动脉结数正常或微小。
(3)超声心动图
前三尖瓣活动性增加,关闭延迟(至少0.04s,二尖瓣关闭后)是最典型的表现。在舒张早期,右室显示出三尖瓣倾斜(EF)。
(4)心导管检查
以往认为心导管检查在Ebstein综合征患者中是非常危险的,易导致严重心律不齐甚至危及生命。所以不考虑心脏手术的话,最好不要做这种检查。目
(5)选择性右心系统造影
三尖瓣畸形、向下移位和右心室心房化是其血管造影诊断的主要依据。右心房及右心室下缘均有两处切迹。一条在脊柱中间线附近,也就是固有的三尖瓣环;另一条在脊柱左侧,是三尖瓣向下运动的反映。中间的空隙处是右心室。另外,有选择的右心房造影也能发现右心房明显扩大,且造影剂通过速度缓慢;左心房、左心室和主动脉的发育较早(在心脏与心房沟通的情况下)。三尖瓣反流、右室流出道狭窄或扩张等均可在选择性右心室造影中发现。
2、治疗方法
这类先天畸形应以手术为主,配合相应的治疗及药物治疗。
(1)手术适应证
手术治疗是所有病人,除了部分病人因为全身疾病而不能承受手术费用外,包括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的病人。
(2)手术时机
儿童不宜操作。最好不在儿童期使用。15岁以后就应该尽快使用。
(3)手术方式
有姑息性手术(右心搭桥术)和根治性手术(三尖瓣置换术或房隔缺损同时闭合或未闭合卵圆孔)。近来,Danielson建议Ebstein综合征患者,尤其是婴幼儿,应该选择一种短期和长期效果良好的整形修复术。
(4)手术治疗
对于心衰病人,应该给他们使用强心剂,利尿剂或者血管扩张剂;对于心律失常病人,应该给他们相应的药物;对于栓塞和感染等并发症,也应该给他们相应的药物。
3、预后
埃布斯坦综合征是一种预后不佳的先天性心脏病。这些病人可能会在出生后不久死亡,或者直到他们成年之后才出现明显的症状。金顿报道了一个79岁无症状的病人。有人认为死亡的平均年龄在23-26岁之间。
结语:一般而言,紫绀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越早,预后越差;心脏体积越大,特别是在短时间内;心血管造影显示三尖瓣畸形越严重,预后越差(狭窄大于功能障碍);严重并发症者预后更差。主要死因是充血性心力衰竭。